传唱红色歌册 赓续红色基因
湘桥区铁铺镇丰富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载体
湘桥区铁铺镇丰富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载体
“红色基因来传承,为党为国赤子情。巾帼英雄世传颂,革命母亲李梨英……”近日,一场“潮州歌册知识分享会”在湘桥区铁铺镇中心学校举行。当天,潮州市关工委与铁铺镇关工委携手以歌册为媒,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潮州密码
近日,潮州歌册传唱者麦微纯在革命母亲李梨英的故居前唱起歌册。麦微纯认为,老歌册中的许多挂念与当代人的思想观念已很不协调,与社会的发展也不相适应。潮州歌册的发展的方向,应该“巧用老瓶装新酒,潮州歌册写新文”。
潮州歌册是广东潮汕地区流行的一种说唱艺术,以潮汕方言表演,大约产生于清代初期,盛行于清末至民国时期,时至今天,在潮汕地区余音尚存,是一种富于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遗产。潮州歌册以潮汕地区的戏曲、歌谣为基础,吸收外地弹词、木鱼书等唱本的题材、结构而形成,形式上以七言为主,每四句为一组,首句入韵,每组转韵,属诗赞系说唱文学,表演上采用徒口吟唱的方式,没有乐器伴奏。
“普宁南溪好风光,中有古寺名南岩;寺前一棵五福柿,神奇故事千古传……”近日,一部根据2020年3月9日《揭阳日报》05版刊载的通讯《刘窕敏:改写专家结论的“草根”》而创作的潮州歌册《五福柿》,以其鲜明的主题、生动的情节以及朗朗上口的潮音方言押韵,受到读者的广泛诵唱。作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潮州歌册的艺术表现形式,再次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可谓是“巧用老瓶装新酒,潮州歌册写新文”!
金平区创新载体形式深化党史学习教育
国家级非遗项目“潮州歌册”走进校园与社区
省级非遗传承人杨佩华不遗余力做好传承,自费录制多张古板潮州歌册专辑
首届禁毒潮语歌谣微视频创作大赛紧锣密鼓筹备中
讲述老汕头埠警察故事
在马来西亚,张吉安被称为“乡音考古工作者”。十多年来,他已为400多位长辈留存下他们记忆中中国原乡的歌谣、戏曲、谚语和童谣。他说,如果没有有心人去做搜集和记录工作,很多乡音也许就会随着一位位长辈的去世而尘封于时光中。
在马来西亚北部吉打州农村长大的张吉安,奶奶和外婆祖籍都在中国广东。在张吉安小时候,祖籍潮州揭阳的外婆和祖籍顺德的奶奶都会和他说家乡方言,有时还会带他去看潮剧等戏曲表演。这让张吉安从小就对“乡音”产生了兴趣。
2003年左右,张吉安的奶奶和外婆先后离世,留下很多歌册和戏曲唱片。带着对长辈的怀念,张吉安开始阅读这些遗物,并向很多老人家请教歌册和戏文中生僻词的读音,“由此开始对乡音考古”。
2005年,张吉安进入马来西亚的电台工作,并开设了乡音的专栏节目,从此,“乡音考古”从兴趣转为他正式的工作。
他所主持的乡音节目得到很多长辈收听和喜爱,也有很多长辈专门打电话来为他提供线索,让他得以了解到更多特殊的乡音,采集乡音的范围也扩大到全马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