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歌谣与潮州歌册比较
【摘 要】潮州歌谣与潮州歌册都是潮汕地区的民间文学,它们虽是两种不同的文学样式,但却有渊源关系。
【摘 要】潮州歌谣与潮州歌册都是潮汕地区的民间文学,它们虽是两种不同的文学样式,但却有渊源关系。
【摘 要】本文通过对潮州歌册的渊源、特点、现状分析,提出应以政府为主导,加强潮州歌册的研究和出版、宣传等工作,多方着手,使其不至于失传。
【摘 要】潮州歌册是流传于潮汕地区的用方言吟唱的一种古老的民间文学, 是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民间说唱艺术。作为一种民间说唱艺术, 潮州歌册在唱词中借助了流行于当代丰富的民俗文化。本文旨在探寻蕴含于潮州歌册中的潮汕生老礼俗, , 分析唱词中所体现出来的生老礼俗文化内涵。
【摘 要】潮州歌册《吴忠恕》是叙写清咸丰四年(1854年)吴忠恕发起的潮汕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运动。歌册以民间文学的形式,对起义的背景、战斗的历程和对官府的沉重打击,大都能根据历史实,作形象生动的反映。歌册还提供了一些史籍不载的资料,有助于人们对此一运动作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和更为合理准确的评价。
【摘 要】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歌册这种文学体裁随着流行文学文化兴起一度受到冷落,其中蕴含的语言文化甚少人问津。本文以现今在粤东地区仍旧兴盛的潮州歌册为例,对其中保留完整影响较大的民国本《古板苏六娘全歌》一文进行分析,以词义入手,一方面对比当代潮汕方言,一方面比较现代普通话,探讨潮汕方言词的义位在几百年间的继承与发展变化的情况, 同时展现歌册这种民间文学的人文价值。
【摘 要】在潮汕流行着这样一句老小皆知的俗语:“锄头粪萁筐,三弦琵琶筝”。这反映出的是在传统男性社会里,劳作工具与
音乐在潮汕人,尤其是潮汕男性心中的同等重要性。与之相得益彰的是,在旧时传统潮汕,女性生活中也有自己生活的精神坐标,这就是“潮州歌册”。
【摘 要】本论文通过对《潮州歌冊》分册中出现的俗写字形进行收集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类研究,进而揭示其异写现象存在的一些规律。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在於:对明清地方戏曲题材方面的版刻字形存在的书写变异现象进行探索,为汉字俗写字形研究提供更多样式的实际材料,以期有助于推动汉字构形研究的细致化,多元化,以及加强文字研究领域在地方刻本文献这一薄弱环节的探索与研究。
【摘 要】潮州歌册作为潮汕民间明清时期的方言叙事唱本,在语言上保留着许多中古、上古汉语的语言特点和潮汕方言明清段的总体面貌。本文试以《古板苏六娘全歌》为例,整理并浅析潮州歌册中指示代词、疑问副词、否定副词等几类虚词的语义和用法,期以引起方家对潮州歌册中方言古语词考释研究和方言书面材料研究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