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歌册的产生与发展
潮州歌册的产生于发展一共可以分为4个时期:发展期(清代初中期)、繁盛期(晚清至民国)、新变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衰落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随着时代的变迁,潮州歌册在题材内容、文本形态、表演形式、创作者、演唱者等方面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与潮汕当地的社会生活背景的变化息息相关的。
潮州歌册的产生于发展一共可以分为4个时期:发展期(清代初中期)、繁盛期(晚清至民国)、新变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衰落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随着时代的变迁,潮州歌册在题材内容、文本形态、表演形式、创作者、演唱者等方面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与潮汕当地的社会生活背景的变化息息相关的。
“韩水滔滔逐清波,魏巍韩山唱赞歌……”3月9日下午,潮州市体育运动学校的课室里传出潮州歌册的婉转轻柔之音。这是潮州歌册培训班首次开进校园里,130多名师生及歌册爱好者跟随省、市级传承人免费学唱这一国家级“非遗”的文化项目。
潮州歌册是潮汕地区的地方文化艺术,曾是潮汕妇女最普遍最经常的一种曲艺文娱形式,妇女根据小册子记载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为题材,以一定韵律进行吟唱,情节生动、通俗易懂。潮州歌册堪称“中国说唱文学南方弹词的一朵奇葩”,并于2008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由于现代娱乐项目的增多以及历史原因,潮州歌册这一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已濒危。
“新编歌册唱起来,冠状疫情已燃眉,联防联控莫惊恐,防护知识呾恁知……”近日,一曲潮州歌册《防护知识呾恁知》新鲜出炉,用通俗易懂、欢快有趣的歌唱方式将疫情防控知识唱进市民心里。
据了解,这首潮州歌册《防护知识呾恁知》出自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湘桥区剧协主席杨清波之手。他向记者介绍说,这是他在正月初二值班时创作完成的,希望能通过歌册这种艺术形式向市民宣传防控知识。随后,湘桥区委宣传部和湘桥区文联联合将这首歌册以快板的形式录制成视频。“快板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让疫情防控知识深入人心,用视频表现也更有传播力。”杨清波说。
潮州歌册是潮州讲唱文学为数不多的样式之一,源远流长,具有突出的艺术特点和浓郁的地方色彩。潮州歌册素有“闺中文学”“方言叙事诗”等美誉,自诞生以来,不仅风行于潮汕地区,而且广泛流传,幅射至梅县地区、闽南地区、港澳地区,甚至远播东南亚潮侨侨居国。潮州讲唱文学在潮州的文化发展史上,占据着一席相当重要的位置。二OO八年六月七曰,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潮州市申报的潮州歌册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为了给潮州歌册作者提供参考,使其作品押韵较严谨、规范,本版特此推介陈锡权辑录的《潮州歌册适用韵脚汇编》。
二十一 央
长央扬良阳详张昌
洋姜殃尝徉香祥凉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今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迎来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汕头市文化馆推出“汕头记忆——特区建立40周年回顾篇”,邀请文化艺术领域的领军人物与我们分享特区发祥地故事,让更多人了解特区的历史人文底蕴。
采访鄞镇凯是在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眼前的他一脸的笑容,风趣的谈吐、不紧不慢的语速、眼镜后面的温静目光都透露出他内心的平和,即便是回顾往昔的岁月波澜,也是那么的从容淡定。
汕头诚敬善社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潮州歌册”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长篇叙事韵文,俗称“笑歌册”。它是从弹词演变而来的。
诚敬书院暑期讲艺班开班
潮州歌册出潮汕,
歌册一唱众人和。
新型肺炎来袭击,
大家注意着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