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潮州歌册调查杂记
【摘 要】1961年前后,我曾就潮州歌册的旧版本及源流等问题作过调查,整理了一份《旧潮州歌册版本初步调查清册》。目前,留存民间的部分歌册,还在继续传唱。感于这些旧歌册珠砂杂陈,没有经过整理而继续传播,也为了让有志于此道的同志作参考,并保存一些文化史料,我又整理了一份潮州歌册版本初步调查清册目录, (不作内容介绍),同时重写了这篇调查杂记。
【摘 要】1961年前后,我曾就潮州歌册的旧版本及源流等问题作过调查,整理了一份《旧潮州歌册版本初步调查清册》。目前,留存民间的部分歌册,还在继续传唱。感于这些旧歌册珠砂杂陈,没有经过整理而继续传播,也为了让有志于此道的同志作参考,并保存一些文化史料,我又整理了一份潮州歌册版本初步调查清册目录, (不作内容介绍),同时重写了这篇调查杂记。
【摘 要】在广东潮汕地区,保留有大量的颇具特色的地方文献。旧版潮州歌册就是其中的典型。本文综述了旧版潮州歌册研究的进展情况。
【摘 要】潮州歌册是广东潮汕及其周边地区广泛流行的地方性说唱艺术和民间文学,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现代设备和技术,对现存潮州歌册文献进行数字化,在此基础上建立数据库和专题网站,使潮州歌册文献能得到更好的保存和保护,使潮州歌册能得到更好的传播和传承,同时为研究者利用潮州歌册文献提供便捷。
【摘 要】潮州歌册中有七种作品直接改编自话本小说,将两者相比较,可见话本对歌册有着重要影响:一是话本为歌册提供了完整的叙事结构,二是话本丰富了歌册的人物情感描写技巧;但歌册在细节上也有所取舍:一是删除一些评论性、解释性的段落,二是在故事的情节上也有所增删。继承与新变正体现了案头阅读文本与口头说唱文本之间的关系,也反映出文体性质的不同及受众审美情趣的差异。
【摘 要】歌仔册是闽南语说唱“歌仔”和通俗歌谣的底本,深受海峡两岸民众和东南亚华人的喜爱,存世文献的庋藏遍及海内外。自20 世纪20 年代以来,歌仔册的目录编制历经以20 世纪80 年代为分界的前后两个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摘 要】1927 年成立的国立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由顾颉刚先生发起收集俗曲唱本, 在“ 风俗物品陈列室”展览, 这是当时中国学术界最早有意识收集俗文学文献的举措, 这些旧藏唱本于2005 年末在中山大学中文系资料室被发现, 共有12 类2000 多册。考察这些唱本, 有助于了解当时广东及其周边的广西、湖南等地区曲艺的情况。
【摘 要】【七字调】为歌子戏发展初期重要的基本曲调,也是该剧种当前主要唱曲。它以歌谣为其载体。早期称为【七字子】,以歌谣为其载体,形式乃以七字为一句,四句构成一葩(一首) 歌,也就成为一首具语言旋律可供歌唱的【七字调】。其歌词句句押韵情形普遍,为“正格”形式;亦偶有第三句不押,或一、三句不押,或各句均不押韵的“变格”形式,此乃民间艺人尚未能运用韵文学严谨之体制规律所致。
【摘 要】潮州歌册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的收集是保护好潮州歌册的基础,图书馆是文献收集的中心,更应义不容辞地做好这项工作。文章概述潮州歌册数据库建设的设想和策略,分析潮州歌册各类文献的现状,论述潮州歌册文献采集的意义,提出对各类潮州歌册文献的采集途径。
【摘 要】简述作者寻找《过番歌》、《官硕案》、《 陈三五娘》和《礐石案》等旧版歌册的历程。
【摘 要】博士学位论文。以潮州歌册为研究对象,在其源流、版本、形态、收藏、著录以及与其他文学样式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性的考察,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