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歌册《最新荔枝记全歌》的发现与梳理

        【摘  要】“潮州歌册”、“陈三五娘传说”,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明隆庆年间,发生在潮州和泉州两地的陈三与五娘的爱情故事,脍炙人口。它反映了彼时潮州和泉州两地的社会状况,然而典籍多不刊载,只通过潮剧曲册、梨园戏文、潮州歌册、锦歌等通俗读物在民间流传。迄今这些文本,也已濒临消亡。潮州歌册《最新荔枝记全歌》(下简称《全歌》)堪称孤本。

探究基于生命联系的潮州歌册保护模式

        【摘  要】潮州歌册是一种用潮州方言说唱的民间曲艺形式,有着通俗易懂、意蕴整齐的特点,极富有艺术魅力。潮州歌册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间沧海中几经沉浮,现今逐渐被人们淡忘。潮州歌册是乡土文化情感的重要表达,有着极高的社会价值,其保护工作刻不容缓。本文对潮州歌册的生命联系进行简述,对其保护模式做出探索,以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延续一代人的乡土记忆。

潮州歌册新媒体方式的保护和传播研究

        【摘  要】本文首先对潮州歌册的内容和目前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通过了解分析了潮州歌册的保护和传播价值以及在潮州歌册的保护传播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进而对潮州歌册新媒体方式的保护和传播展开了研究,并总结出几点关于新媒体方式下对潮州歌册进行保护和传播的创新方法,旨在能够提高社会对潮州歌册的关注,对其进行更好的保护和传播。

“三国”潮州歌研究

        【摘  要】广东潮州歌中现存《三国刘皇叔招亲全歌》上、下两册与《三国刘皇叔取东川全歌》两册的木版机器印刷唱本。潮州歌中的三国说唱文学是基于晚清以来城市商贸经济繁荣所带来的市民阶层群体的壮大,在说唱文学繁荣的风气推动下,由书坊主的商业化运作,经排版技术的调整与印刷技术的革新才最终生成的长篇巨制。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探讨非遗传承的危机与新思路一一以潮州歌册传承传播现状为例

        【摘 要】潮州歌册是一种以潮汕方言说唱的民间曲艺形式,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随着老一辈传唱人的离世,潮州歌册的传承与传播面临危机。与潮州歌册相似的是,不少非遗文化同样面临着传承传播困境。本项目小组采用田野调查、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运用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总结潮州歌册传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媒体语境下传播潮州歌册等非遗文化的全新途径。

福建东山歌册传承人之调查研究

        【摘  要】福建东山歌册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近年来东山歌册却遭遇了种种传承困境,面临断代的危机。本文将在学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传承人为研究对象对东山歌册传承人进行口述访谈,并与历史文献相结合,对东山歌册的传承方式、传承现状及传承困境等问题进行探讨。

地方曲艺的现代化转型及其启示——以东山歌册为例

        【摘  要】地方曲艺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载体之一,在新时代背景下,应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用新形式和新表达进行现代化转型。东山歌册作为吟诵类曲艺,由潮州歌册演变而来,经过在地化的历史积淀,成为具有地域色彩的传统音乐曲种。随着时代发展与文化传承土壤的变化,东山歌册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结合进行了现代化转型,其文化持有者与受众群体、表演内容与表演语境均随时代变迁而变。

“东山歌册”的传承研究

        【摘  要】“东山歌册”是一种说唱艺术,是民间说唱文学,是闽南人特有的珍贵文化遗产。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一民间曲艺瑰宝的艺术价值得到了国家的肯定。但由于种种原因,曾经辉煌一时的“东山歌册”遭遇冷落,濒临失传,这一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亟须注入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