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歌册既是潮汕民间说唱文学中最流行的一种, 也是潮汕地区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过去, 无论是乡间劳动妇女, 抑或是城里的家庭妇女, 甚至是工厂里初通文墨的女工们, 只要一有闲暇, 她们便都喜欢聚集在一起唱潮洲歌册。如泣如诉的唱腔, 曲折生动的故事, 吟诵着人生的追求与感悟, 诉说着时代更迭千古兴亡, 成为潮汕妇女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百科全书。
潮州歌册是从弹词演变而来的, 弹词是我国南方说唱文学的主要品种之一。潮汕的说唱文学始于唐代。随着佛教在潮州的盛行, 变佛经本文为通俗文学的变文也开始流行起来。初期的变文主要是将佛经改编为通俗韵文。后来, 民间艺人大量采用民间故事和历史故事编写成新变文, 佛教的色彩越来越淡。这些变文逐步成了当时流行于民间的歌词。说唱变文, 配一弹拨乐器, 自弹自唱, 这就成了最初的弹词。潮州弹词, 通俗简朴, 文字多为七言句子,平仄不拘, 且用潮州方言押韵, 在民间广为流传。《二十四孝》、《娘娘落山》就是流传下来的弹词作品。至明清时期, 一些文人根据读者口味大量地编写了这类本子。书商见销路甚佳, 也大量刻印刊行。这些刻本, 一般都标有“ 全歌” 字样, 如《刘明珠全歌》、《狄青平西全歌》等, 群众将这些刻本称为“ 歌册” 。